31载,她用青春守护太行深处那一抹绿|当前短讯
阳春三月,太行山腹地乍暖还寒。在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,距离县城10余公里的庄上村后山荒地,60多名群众正忙碌着种植中药材山茱萸,从大卡车上卸苗、剪枝、挖坑、栽种……
(相关资料图)
山坳里,修剪枝条的咔嚓声、铁锹碰触泥土的沙沙声与群众劳作时的喧闹声交织回响,一个300余亩的高标准山茱萸种植基地正逐渐成形。
“剪掉多余枝条,用铁锹把树坑压平整……”人群中,一个头戴米白色防晒帽、身背小挎包的女子正手拿铁锹挖坑、培土,给大家讲解如何种植山茱萸树苗。
刘素云在庄上村给群众讲解山茱萸种植技术。新华社记者杜一方 摄
黄褐色泥土随铁锹在空中上下翻飞,女子额头冒汗却讲得认真,大伙儿也听得津津有味。她就是河北省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刘素云。
出生于1969年的刘素云是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人。1992年,23岁的刘素云孤身一人离开家乡,成为涉县林业局(现涉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)的一员。
桃李年华与大山结缘,这一去就是31载。
寒来暑往,刘素云始终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森林保护、病虫害防治检疫和林果技术栽培工作,以一名林果技术服务人员的角色默默守护着太行山区这片广袤森林。
一把削枝如泥的剪刀、一个破旧挎包、一顶防晒帽,陪伴刘素云跋山涉水、穿林越谷。
这么多年来,刘素云走遍了涉县所有村庄,编写了3万余字的《涉县主要林果病虫害及其防治》技术手册及各种明白纸50多种,把多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制成短片,在电视及网络上传播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刘素云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,涉县连续十几年未发生重特大病虫害。
为对当地古树名木开展野外调查,刘素云用三年时间自驾跑遍全县200多个行政村,完成了1000多株古树名木的调查拍照,主编出版了《涉县古树名木》一书。
在她心里,长在太行山上的经济果木林不只是一棵棵树,更是山里人的“金饭碗”。
二三月,乱穿衣。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,临近中午,突然下起了雨夹雪,看着雪花漫天飞舞,刘素云满目愁云,赶紧掏出手机看天气预报。
“坏了!今年的连翘和果树要遭殃,刚开的花都得被冻没了。”忙碌了一上午,顾不上休息的她又和司机跳上一辆皮卡车,匆忙赶到前两年刚刚建起来的原曲村千亩连翘种植基地查看灾情。
看着漫山遍野绽放的连翘花,刘素云的心揪成了一团,她建议种植户赶紧喷洒防冻液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凭着一股子韧劲儿,刘素云在太行山林子里一钻就是几十年。由于表现突出,今年54岁的刘素云被国家林草局先后授予“全国林业生态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”“全国十佳最美森林医生”,并被聘为“第二批乡土专家”。
涉县是一个全山区县,核桃、花椒、黑枣等是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。为了加快山区产业发展,从2014年开始,刘素云和同事们带领当地群众建设了5个核桃精品示范园、1个300亩的花椒示范园、5个2800亩的连翘示范基地,培养出农民技术能手200多人。
刘素云指导山区群众修剪核桃树。新华社记者杜一方 摄
“我们新时代的林业人不仅得让山绿起来、美起来,更得让老百姓富起来。”看着身边新栽种的200多亩的山茱萸亭亭玉立,刘素云和大家干得更起劲儿了。(记者 杜一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