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评论

交通发布:还远没到为道路客运站唱挽歌的时候 天天热闻

发布时间:2023-03-24 12:35:13 来源:新华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朋友圈又看到一篇关注道路客运站的文章《客运站消失了吗?》,2023年第一季度,这已经是读过的第三篇类似内容的文章了。道路客运这个传统且显沉寂的行业,突然得到如此高的关注,还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,却是因为它的“消失”,难免令人唏嘘。事不过三,看完此文,终觉如鲠在喉,决定一吐为快。

曾几何时,道路客运站是一座座城市当之无愧地人员流动的枢纽中心,随着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,当然很难再重现昔日的辉煌,但客运站要消失了吗?当然不!客运站在减少,但并没有消失,今天不会,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也不会消失。

客运站是什么?是“具有集散换乘、运输组织、信息服务、辅助服务等功能,为公众出行和运输经营者提供站务服务的场所,是道路旅客运输网络的节点,是公益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。”这是行业标准术语,概括了客运站的服务功能和定位属性,这么解释可能比较佶屈聱牙。用咱老百姓的话说,客运站就是能买票坐大巴的地方。在大巴公司看来,客运站就是能提供停车,调度、排班、售票、检票的地方。在行业管理部门看来,客运站就是能安检,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出行服务的公益性基础设施。既然这么重要,那客运站怎么还会沦落到今天这个要“消失”境地?原因是被动有之,主动也有之。

先说说被动在哪里。长期以来,公路客运供给侧所提供的主流服务方式,就是“固定线路、时间、站点、班次”的服务方式,“人进站车归点”几十年没变过,这是运力供给不足时代的产物,是互联网发展不充分时代的产物,解决的是“走得了”的问题,解决的是“找不着”的问题。而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新时代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网约车服务方式的深入人心,城际出行中“出发地到目的地”的一段式出行趋势越来越明显,原有的“固定线路、时间、站点、班次”的服务方式将城际道路客运出行切成“出发点到站,站到站,站到目的地”三段,没有充分发挥道路客运机动性强、灵活度高、覆盖面广的比较优势,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“走得好”、“走得舒适”的多元化、个性化出行需求。从咱老百姓的角度,我们出行可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,就算要坐大巴,现在坐在家里就能从网上订票,还要跑到客运站“进站”才能坐大巴,太不方便。从大巴公司角度,用了信息化系统,除了不能停车,调度、排班、售票、检票全部网上搞定,干嘛还要选你。所谓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,你不改变,那用户就用脚投票。

再说说主动的理由。供给侧服务方式不合理,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的问题,行业管理部门已经看到,并且在主动作为。早在2020年,交通运输部颁布了新的客规,提出客运站可以做“一站多点”!什么是“一站多点”,就是站外可以设置很多上下客点方便老百姓,这一站和多点通过信息化连接起来,实现服务。在这种情况下,原来一个城市需要“东南西北”四个站,现在可能就需要一个站了,作为停车场和信息化枢纽中心,外挂若干点,覆盖全城,方便老百姓出行。多出来的那些站怎么办?鼓励多元化经营。近日,吉林省交通运输厅、发改委等8个单位,就出台了推进汽车客运站综合开发利用的意见,鼓励客运站拓展旅游集散、小件快运、车辆充换电甚至商业综合体等服务。这样一来,从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,今天关一个客运站、明天关一个客运站,这客运站是要消失了吗?客运站关了,咱的出行服务受影响了吗?显然没有。行业管理部门还大力推广定制客运,所谓定制客运,就是正规运输公司开展的“点到点”、“门到门”的服务,通俗讲正规运输企业跑“黑车”!相比“黑车”,这些运输公司安全规范,对咱老百姓也是个保障。所以说“客运站消失”是个错误的判断,“消失”这个词显然也不准确,我宁可用“转型”这个词。

说一千道一万,客运站也是一个经营主体,只有消失的企业,没有消失的行业。客运站的兴起和转型,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,宣告了那个靠把持供给侧资源等客上门的出行时代结束了,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多元化、便捷化的多彩出行时代。

来源:中国交通报官方微博

上一篇:人在韩国玩蛋仔派对国服卡顿/延迟如何1分钟解决

下一篇:什么水不能喝